咱们先做一个小互动:分享的价值到底是什么?为什么要让孩子去分享?
物权就是对一件事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,比如“这个手机是我的”、“那台电脑是你的”,我对属于我的东西有绝对的支配权,这就是物权。
界限是一个相互概念——“我的就是我的”“哪些是我可以给你的”“哪些你给我的是我能接受的”。
只有当孩子知道了哪些是我的并且我可以保护好,那么他也才能够理解那些是别人的,我不能够抢。
慕尼黑的学前教育专家Kasten研究发现,1岁前孩子是没有物权意识的。1~3岁的孩子会把衣服、物品等看作是他自己的一部分,他们认为“我就是我所拥有东西的总和。”4~5岁的孩子自我发展进入稳定期,这时孩子才会把自我和物品松绑。
当孩子出现物权意识,爸爸妈妈应该如何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?需要做到这6点:
(1) 做尊重孩子物权的有心人,每给孩子添置一件物品时,就要向孩子说明:这是送给你的。然后,一定要介绍这件物品的名称、其主要用途、使用方法、使用时应注意什么,帮助孩子给新物品找个合适的位置摆放好。
(2) 帮助和指导孩子对物品进行登记。如图画登记法,画一支表示有一支枪,并写上年月日。家长要为孩子准备合适的物品登记本,向孩子讲解如何进行物品登记可以管理好自己的物品。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共同协商,创造出许多有趣有效的登记方法。
(3) 帮助和指导孩子定期清点和整理自己的物品,进行分类存放和取用。家长再忙,也要抽时间带孩子定期做这件事,孩子年纪比较小,家长不帮助不指导是达不到目的地。家长包办代替也不行,一定要有耐心、有恒心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物权意识,在活动中管理好自己的物品,一旦形成良好习惯,孩子能独立完成,家长也就可放手了。
(4) 家长要为孩子创设属于孩子自己的小角落(如有小卧室或小游戏室更好),孩子在这里放下他的小柜子,摆放玩具书籍等物。孩子是这个角落或者小屋的主人,可按自己的意愿来支配、布置这些地方。
(5)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物品取放常规,并规范遵守,绝不任意抛弃和挪动孩子的已存放好的物品。有时爸爸妈妈不经孩子允许丢掉和收藏孩子的东西,常常会使孩子伤心。家长认为不重要的东西有时在孩子眼里是极其重要的,家长随意丢弃,很可能挫伤孩子收藏物品的积极性,造成其行为的紊乱,一旦形成乱丢乱扔的坏习惯后,家长再去批评指责往往会无济于事,很难纠正,有的孩子长大成人,还改不了物件混乱的缺点。
(6) 大人或来做客的小朋友要取用孩子的物品,一定要经物件的主人——孩子的允许,并做到有借有还。还要教育孩子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或物件给同伴玩和使用,或带到孩子园给更多的朋友享用,让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快乐。
我们首先应该教给孩子“我们什么时候不分享也没关系。”也就是首先我们要教给孩子明确的“物权界限”。只有孩子得到了清晰的物权界限的尊重,那么他也才能够学会尊重别人的界限。
家长再忙,也要抽时间带孩子定期做这件事,孩子年纪比较小,家长不帮助不指导是达不到目的地。家长包办代替也不行,一定要有耐心、有恒心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物权意识,在活动中管理好自己的物品,一旦形成良好习惯,孩子能独… |